燕山教学点地处安徽枞阳县周潭镇东北边陲,群山环绕,中共党员、乡村教师周顺友是那里唯一的教师。
30多年来,周顺友一直扎根大山,用残疾的身躯为孩子们传递知识的火炬,照亮大山的希望。
“讲台就是我的阵地,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到校,我都要全心全意地为他们上课。”在周顺友心中,教学不光是任务,更是毕生所追求的梦想。
周顺友在为孩子们读书
一校、一师、一群娃 37年的无悔坚守
自从1979年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,今年55岁的周顺友,已在教育岗位上坚守了整整37个春秋。
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,一校、一师、一群娃,虽说条件简陋,学生不到十个人,教师周顺友的课上得一点都不“偷懒”,板书依然工工整地写,孩子都是手把手地教。
这所学校承载了周顺友很多记忆。时光回到1979年,19岁的周顺友,刚刚初中毕业。那个时候大多村民不识字,村里就想让他这位高材生给娃娃们当老师。
“村里找到他谈这个事时候,周顺友一口答应了,当时还很兴奋。”枞阳县周潭镇燕山村村民回忆说。
周顺友苦心练习,换来一手让同行都赞叹的粉笔字
残疾身躯苦练粉笔字 师者仁心令人起敬
就这样,周顺友成燕山村唯一的代课老师,让他措手不及的是,上课第一天就遇到了“拦路虎”。
“由于幼时患过小儿麻痹症,我右手残疾了,写不了板书,那只能靠左手,我早也练,晚也练,有时我就拿着粉笔,在自家的石头上画一画。”周顺友说,那时教学经费紧张,没有那么多粉笔给你在黑板上练字,他就找来和粉笔差不多的土块在石壁上练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一年多坚持不懈的苦心练习,换来了一手让不少同行都赞叹的粉笔字。
微薄工资为孩子购买纸笔 教学不仅是任务更是梦想
山村教学条件艰苦,仅有的一间教室往往要挤下三个年级的学生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,周顺友每个月都从本不丰厚的工资中,省出一部分,给孩子们买来纸笔和学习资料。“周老师对我们很好,就想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。”学生周真美说。
由于乡村教师工资低,工作任务又繁重,家人多次劝他放弃。“工资那么低,最少的时候,一个月二三十块钱,带孩子有那么辛苦,我讲你不要干这差事了,他说不行。”
面对家人的劝说,周顺友毫不动摇,“我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?我把教学不光是当做任务,是当做我的梦想。”
周顺友用自己微薄工资为孩子们购买学习资料
默默耕耘桃李满园 三尺讲台盛载赞誉
默默耕耘,换来了桃李满园,为一个人口仅有300多人的小山村培养大学生30人、研究生5名,也换来了村民们的称赞和尊敬。
“我儿子是他教的,我孙子也是他教的,这个老师人品好。”村民张大牛的儿子、孙子都是周顺友的学生,对于周老师,他充满感激。
在枞阳县周潭中心校校长马电文的心中,周顺友是“好老师”的典范与楷模。“爱生如子,爱校如家,教育教学工作勤勤恳恳,兢兢业业。”马电文这样评价周顺友。
作为一名老党员,周顺友还成立了“党员学习小组”,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,毫无保留传授给新一代年轻教师。继2015年获得“第二届枞阳县道德模范及提名奖”称号后,周顺友今年一月份被评选为“铜陵好人”,2月份荣获“安徽好人”提名,4月份再次荣登“中国好人榜”。
在周顺友眼中,能一直守在三尺讲台是他最大的荣耀。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担当道义,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献计出力,我作为一名老党员,这一方讲台,就是我要担当的阵地。”周顺友如是说。